查看原文
其他

众智营城 | 记录北京街巷胡同风貌变迁,见证新时代“古都新韵”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作者规划自然小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国际档案日,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与北京市方志馆联合举办《古都新韵》展览,于今日开展!展览践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重要思想,展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北京街巷胡同风貌的变迁和新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都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展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国际档案日,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与北京市方志馆联合了举办此次《古都新韵》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主要分为老城风貌长卷、古都变迁、街巷新韵三部分内容,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长安街、西单北大街、新街口内大街、东四北大街等街片立面长卷展示、同位置古都街巷新旧对比变迁照片展示、千年古都城市更新新貌展示及百街千巷整治成果历史视频资料观摩等。


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全长723米,宽8米。明代称总铺胡同,因总捕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清代乾隆时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民国后沿称。胡同中原有李鸿章祠堂,1991年1月被拆除。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桂系首脑李宗仁曾住在9号。著名学者费正清曾住在21号。著名画家董希文曾住在74号。


展览通过全方位的声像档案资料,为社会公众直观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老城环境建设、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展出的图片多数为首次展出,总数千余张,这也是继2018年以后,第二次对社会公众展出声像档案数量较多的展览。



北京,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这里有年代久远的胡同小巷,也有时代感强烈的高楼大厦,这里有传承,也有创新。


胡同,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也经受了岁月的洗礼。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座古老都城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过去的旧城改造到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街区更新,一条条街巷胡同见证着也记录着这座古老都城的复兴,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彰显着北京的文化自信。

西打磨厂街改造前


西打磨厂街改造后


西打磨厂街:东起东打磨厂街,西至前门大街。长1145米,宽10米。因有许多打磨铜器和石器的作坊而得名。明代称打磨厂,民国始分为东、西打磨厂。此街西段因靠近前门大街,铺店多,商业发达。驰名中外的同仁堂制药厂、大北照相馆等也在这条街上。此街为前门地区东西向主要街道之一。


70年光阴飞逝,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越变越美的是一条条街巷的“容颜”,亘古不变的是深入到这座城市血液中那薪火相传的古都文脉。在此,诚邀社会各界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的城市,一起见证和欣赏这座古老都城的历史变迁和靓丽风景。

改造

改造

改造


改造


改造


改造


达智桥胡同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后的东四四条


展出

信息

展出时间:

2019年6月10日至2019年10月25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 9:30-17:00

(法定节假日不开放)


展出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北京市方志馆


主办单位:

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北京市方志馆


票    价:免费


备    注:

个人参观无需预约

集体(10人以上)参观可提前3个工作日

电话预约讲解服务


预约电话:

010-68025490

010-87312707


公共交通

🚌 附近的公交车站:

华威桥南、十里河桥北、首都图书馆
🚇 附近的地铁站:

地铁10号线、14号线十里河站


文章来源: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本内容由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众智营城 | 第十四届北京文博会昨日开幕!

众智营城 | 走近古琴,聆听“华夏正音”

众智营城 | 190件古典名园文物都在这儿!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